- 点击量:30
- 发布时间:2025-11-04
当“回南天”撞上燃气账单:成都家庭的冷暖困局
成都的冬天,是玻璃上蜿蜒的水痕与取暖账单上的刺目数字。据成都市气象局数据,这座盆地城市年均湿度超80%,冬季常现“回南天”,传统空调过度除湿导致空气含水量跌破40%,引发皮肤干裂;而燃气地暖在2023年气价(2.7元/m³)下,120㎡住宅月耗超2000元,采暖季费用突破万元。更棘手的是,偶发的-5℃低温会让普通热泵制热衰减40%——这正是成都两联供系统破局的原点。

技术引擎:三大创新重塑成都舒适底线
1. AIoT防结露:终结“室内雨季”
传统系统在高湿环境下陷入两难:过度除湿伤身,除湿不足结露。成都两联供系统搭载AIoT动态防结露技术,通过18个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露点:
• 夏季自动提升水温至16℃以上,避免风机盘管结露
• 冬季下调水温至35℃以下,防止过度抽湿
实测效果:麓湖生态城项目实现室内湿度稳定45%-60%(人体舒适黄金区间),对比传统空调节能27%。
2. 低谷电策略:省下50%的真金白银
四川电网的夜间低谷电价(23:00-7:00仅0.23元/kWh)与热泵高COP值(制热COP=3.2)形成绝配。成都两联供系统通过双模蓄能策略重构用能逻辑:
• 夜间用低谷电加热水箱蓄热
• 日间优先调用储能供热
经济性对比(120㎡住宅年度数据)
| 系统类型 | 月均费用 | 年度总费 | 节能率 |
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|
| 燃气地暖 | 1850元 | 11,100元 | - |
| 成都两联供系统 | 920元 | 5,520元 | 50.3% |
3. 喷气增焓抗寒:-5℃的硬核守护
针对成都历史极端低温-5.2℃(2016年),成都两联供系统采用喷气增焓技术:
• 低温下喷射冷媒气体增压制热循环
• -5℃环境制热能力保持率82%(中科院成都分院验证)
故障率对比:传统热泵-3℃故障率升37%,喷气增焓款仅8%。
权威背书:数据构建信任基石
▶ 政策赋能
四川省发改委《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》(川发改价格〔2022〕401号)明确鼓励蓄能技术,为成都两联供系统低谷电策略提供政策依据。
▶ 用户实证
温江区用户张先生2023年账单显示:
• 1月耗电量842kWh(谷电占比68%)
• 全冬总费用2987元,较燃气地暖节省5173元
▶ 技术认证
核心压缩机通过GB/T 25127.通过GB/T 25127.1-2020低温测试:
• -25℃连续运行72小时无衰减
• 10年整机质保(日立成都工厂标准)
为什么成都家庭正在选择两联供?
“过去回南天地板冒水,现在温湿度自动调节,孩子不再反复感冒。”
——成都锦江区用户周女士(使用2年)
“安装时升级了40A空开,现在冬季电费不到燃气时代的一半。”
——郫都区老房改造业主李先生